浙商参考
王水福跨越“死亡之谷”
时间:2015-05-25 10:25:51信息来源:不详点击:649 加入收藏 】【 字体:

浙江日报记者 刘刚

若做一张浙商排行榜,王水福无疑属于第一阵营。与不少浙商一样,王水福以行事作风低调务实著称,而企业发展却足以称得上大开大合。

从最初农机配件加工,到合资生产西子奥的斯电梯,再到工业锅炉、盾构机,以及六年前进入航空制造领域,在王水福的掌舵下,西子联合控股集团绘出了一条教科书般的转型升级上行曲线。

如许一位浙商,在历经30余年风雨洗礼后,如何看待步入新常态后的制造业和企业发展?对当下的经济走势又有怎样的判断?

新年伊始,本报记者走访位于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西子航空产业基地,听王水福逐一道来。

浙江工业化必要“补课”

记者:刚才在航空装备车间,您有个细节让我们印象深刻,做了这么多年企业负责人,还会亲自给实习生示范如何精确使用挫刀。

王水福(以下简称王):这些孩子都是浙江职业技术学院的门生,多数是1994年后出生。他们到西子后,首先会有一位先生傅带着学“手艺”,就是用基本的机械加工工具做一些小东西,比如工具箱。一段时间后就能做得比较邃密,你们也看到了,真像手工艺品一样。这之后,才开始进入生产线操作实习。

记者:看得出,您很正视技工培养,我们还听说西子如今每年都要举行技能大赛,每次您都要亲自颁奖。如今设备越来越先辈,为什么还要如此正视技工培养?

王: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工业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但我们也要有清醒熟悉,曩昔浙江制造知足的是短缺经济背景下的市场需求,价格便宜、品质一样平常。如今供需状态发生了根本转变,还像曩昔那样搞量的扩张是走不下去了。那应该怎么做?我认为,尽管浙江已经步入工业化中后期,照旧要回头“补课”。我们为什么这么正视技工培养,就是在“补课”。

记者:“补课”的观点很新鲜,能细致说下吗?

王:“补课”重要是补两个方面,一是培养产业工人,二是抓好基础产业。产业工人培养,我们万万不要以为如今设备越来越先辈,产业工人会操作电脑就行了,现实上,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对产业工人的要求是特别很是高的。

我常对我们的年轻技工说,你们别鄙视本身的手艺,学好学精这门手艺,一辈子都不愁没饭吃。没有一支精益制造的产业工人队伍,我们的产业要迈向中高端是迈不开步子的。抓好基础产业。

什么是制造业的基础产业?锻造、铸造、热处理,这些就是,要尽快把这几块打造成世界级水平,否则制造业要做成世界级水平也是不可想象的。

事实上,我的这些思考也是“他山之石”。如今全世界都把“德国制造”看作高品质的代名词,但“德国制造”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强的。19世纪末的时候,德国产品也是低端货,当时英国要求德国产品必须打上德国制造标识以同英国产品区分开来,否则就不准进来,这对德国工业界是一大刺激,从此他们知耻而后勇,打好了工业基础,彻底改变了形象和竞争力。我们要学习这种经验。

要有二次创业的精神

记者:从杭州市区到西子航空基地,我们单程就开了一个半小时的车。听说您如今几乎天天都如许,早上7点前就要出发,为什么还要这么费力,亲力亲为?

王(笑):我爱人开始也这么说,费力了一辈子,事业也还算可以,为什么快到退休的年纪还要搞航空这么吃力吃苦的事情?二次创业就是吃二遍苦。

我想呢,人总要有点二次创业的精神吧,不能总是靠吃老本混日子。我这小我喜好做点有挑衅的事情。从最初做农机配件到做电梯、锅炉、盾构机再到航空制造,今年我们还有望拿到进军核电站关键设备制造的民用核级设备制造允许证。

可以说,西子一起走来,就是赓续创新、赓续自我挑衅。但即便如许,我们的差距照旧很大,你看日本三菱公司,人家一家公司就能生产整架飞机。

记者:航空制造是高端制造业的代表,有“工业之花”美誉,从2009年西子成为国家庞大专项C919大飞机项目9家一级机体结构供给商中唯一的民营企业至今,6年曩昔了,做得您还写意吗?

王:不久前我们刚刚交付了国产全球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蛟龙600飞机的首架舱门工作包,如今也已经进入加拿大庞巴迪、欧洲空客的供给商系统。应该说,支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我们也很清醒,对航空板块,我们预备拿出十年的功夫“温火炖老鸭”。慢不得,也急不来。我总结了两句话:过程越做越痛楚,方向越做越清晰。

记者:痛楚痛在哪里?

王:比如说,客户对你的产品和能力是认可的,但是又不可能让你很快成为主流供给商,这种磨合的过程近乎煎熬,没有对战略方向的清晰熟悉是很难坚持的。还有管理上的磨合,也是一个痛楚的过程。所以我说,转型是痛楚的,升级也是痛楚的,由于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记者:既然是二次创业,您怎么看待股权激励这个题目?

王:我已经60岁了,不可能一向这么干下去了。往后让谁来做?要靠股权激励来解决题目。马云成功的一个紧张缘故原由就是股权激励,传统企业往后肯定要也不得不搞股权激励。

股权肯定要稀释,要学会怎么分钱和放权,把分钱机制搞好了,人才就会从“要我做”变化为“我要做”。能做到这一步,全世界的高端人才都可能为我们所用。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激励是吸引高端人才最有用的办法。

对经济前景充满信念

记者:2015年已经来到,如今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您对浙江制造业的将来前景怎么看?

王:我是充满信念的。如今中国经济已经迎来了产业升级的机遇期,制造企业要捉住这个机遇期,要二次创业。当然这个过程是特别很是痛楚的,用经济学家的话来说,从低端制造迈向中高端,要跨越的是“死亡之谷”。

记者:从企业反映来看,最痛楚的好像照旧市场需求不足。

王:市场其实无谓好坏。需求其实很大,题目是有没有能力知足需求。打个比方,站在桥上看,水里的鱼并不少,但本身手里一条都没有,为什么呢?由于你手里没网。

从中国市场趋势看,肯定是向中高端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好买进口产品,就足以说明这个趋势。制造企业要认清这个趋势,打好基础拥抱新市场。看待这个题目肯定要有战略思维。

记者:您的比喻很形象。其实像西子、万向如许的浙江企业,不仅仅是适应新常态,更紧张的是,要在新常态下引领发展。

王:从我们企业的角度来说,照旧要扎踏实实打好基础。从政府的角度说,我觉得,在企业跨越“死亡之谷”的过程中,政府要做好搭建桥梁的工作。

比如最近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浙江制造”的同一品牌,就真正把转型升级落到了实处。这次李强省长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到了这个,我觉得分外愉快。配合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有一个建议:浙江如今在全国数一数二的工业产品有几百个,能不能建一个工业博物馆,把这些产品展示出去,让人们花上半天时间就能看遍“浙江制造”的精华,这也是打造“浙江制造”品牌的一种有用体例。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立刻就要到春节了,请您给省内外的浙商偕行一些新年寄语吧。

王:2015年是羊年,新的发羊财的机会到了!我看到了中国民族品牌的曙光。制造强,中国强!但我们照旧要从基础做起,只有打好基础,才能行稳致远。来源:浙江日报

(编辑:zhangwh)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