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参考
温州年度字典之“归”温商回归共创温州辉煌
时间:2014-01-16 11:06:41信息来源:不详点击:578 加入收藏 】【 字体:

  日前,温州市首个温商服务中间在鹿城区行政审批中间(宽带路18号)挂牌成立,该中间重要为温商回乡创业、投资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保姆式无偿全程代办,并为落实相干优惠政策提供服务。陈翔王荣摄

   归,返也。2013年的温州,注定是在外温商重返家园的忙碌之年——在家乡的声声呼唤中,曾经在外打拼的温州人,络绎回乡参与投资建设,为重振温州辉煌燃放激情。

  这一年,温州盼归心切。

  见贤思齐,奋勇赶超;历经风波,返躬内省。振兴实体经济是温州眼下当务之急。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夯实周全深化改革的紧张基石,着力推进“温州人经济”向温州经济回归,打造民营经济“升级版”。

  温商是温州的第一资源。目前,全市约有245万温商在国内外经商,形成了重大的温商网络。在温州转型发展的新起跑线上,他们是义不容辞的主角,是不可或缺的“健将”。

  于是,去年温州市将招商引资列为2013年“一号工程”,并把促进温商回归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去年9月17日,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温商回归动员大会,部署温商回归工作,召唤温商回归发展。同时,出台《关于进一步增强重点产业招商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从创新招商体例、优化招商流程、强化要素支持、营造招商氛围等方面为温商回归铺路。

  这一年,回归合法其时。

  70多个条件成熟的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1100多亿元,涉及先辈制造业、总部经济、公共服务、健康休闲旅游、当代农业、金融业、当代商贸等七大领域……2013年,温州为温商呈现了创业创新的全新机会;

  金融综合改革、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以及民政、民办教育、社会资本办医试点等,都赋予了温州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这是温州为温商赢取盈利提供的先机;

  瓯飞一期工程加快推进,9万亩浅滩二期围垦工程也已列入“十二五”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再加上被列为国土资源部城镇低服从地再开发试点,温州正离别缺地历史,为温商投资提供强有力的用地保障;

  正着力建设的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滨江商务区、力争早日获批的温州浙南沿海先辈装备产业集聚区、各地兴建的小微企业园……这是温州为温商搭建的创业创新广阔平台;

  审批制度改革和机关作风建设赓续深化,温州软环境也在赓续改善,投资变得更顺心……

  这一年,回归步伐密集。

  2013年各地温商纷纷相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一波波组团回温考察、洽谈投资项目,将温商回归工程赓续推向高潮。

  考察和洽谈15个有投资意向的项目,涉及当代农业、当代服务业等,预计总投资达150亿元,还与市经合办(招商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上月尾,昆明温州总商会考察团踏上故土,给温州建设献上了这份新年大礼。

  同月,从天山脚下到东海之滨,新疆温州商会也组团回乡考察投资项目。看七都岛开发热潮,访新兴产业园、万全商业地块、万全城市综合体等项目,远离家乡的在外温商不无对家乡的转变颔首赞美。

  新疆温州商会会长黄宣钱说,制约温州经济发展的地皮等题目,通过围海工程得到了肯定程度的解决;温州的招商机制、招商热情都表现出了对温商回归的正视;此次考察为他们落叶归根做好了预备。

  伴随温商归途的密集步伐,一个个新项目在瓯越大地落地生根。总投资5亿元的龙湾雅林当代农业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泰顺文祥湖生态旅游休闲园项目顺利签约;“温商万鼎鞋世界”启动温州市首个O2O电子商务鞋业交易平台;大象城国际商贸中间摘牌铁路温州南站前黄金地块;瑞安万松城市综合体顺利推进……

  多少依靠在归中

  家园故土,对每小我来说,都有难离的情结。在家者如是,在外者更如是。

  温州人在外闯下的名头再大、名气再响,又怎敌一句家乡的问候、一杯家乡的香茗、一个来自家乡的好新闻?

  市委、市政府提出“温商回归工程”,让不少在外温商回家之路变得急切而轻快,他们收起“近乡情怯”,带着资金、人脉、理念、技术,回到自小成长的地皮上。还有些人则带着期待和寄望,默默关注,等待属于本身的回归契机……

毛信吉

 

吴联配

  市民眼中的“年度汉字”

  回归之热切>>

  赣州温州商会会长毛信吉

  “1977年我就出去喽!这次是真正回归了。”

  电话那头的毛信吉好像感触万千。2013年,已经在江西赣州扎根了36年的他,不仅带着多年积累的资源、资金、人脉回到了温州,就连家人、孩子的户口也一并迁回了温州。

  “如今的投资环境比起曩昔,确实有改善。办事态度好了,流程简单了,服从也高了。”毛信吉告诉记者,他去年回乡预备了两个项目,一个是成立温州首家商业保理公司,一个是养生养老产业项目。

  刚开始的时候,他内心没底:“我这么多年在外埠,回到家乡反而人生地不熟了。但是机关里派了专人为我服务,全程帮我代理,跑审批、跑这跑那,落实得很快,如今公司已经成立了,就在鹿城金融广场。”

  关于期待,毛信吉笑呵呵地说:“盼望政府往后对投资环境方面的政策增强监督落实,确保政路通顺,使得更多像我如许的人回到温州。”

  回归之盼望>>

  上海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李日恩

  不同于很多长期在外的温商,常常来往于沪温两地的李日恩,算是对家乡“熟门熟路”了。“老家在温州,又认识,对回归比较热心。”说话时,李日恩带着“辨识度”很高的苍南口音。

  他有一个海洋文化综合体的项目计划,但苦于没有合适的地块。上个月回乡考察项目时,他提出盼望招商局能帮他物色合适的开发地块,最好是临海并且交通方便。

  李日恩能感觉到今年政府对温商回归一事的正视,市一级的向导对城市建设、投资环境的改造都很下功夫。“不过,”他话锋一转,“曩昔是没有规划,一片空白。如今却是规划得太死、太细致了,没有考虑企业的详细现实需求。而且,政策传达到下层,力度就不如上面大了。”

  “如今金融环境不好,经济形势也复杂。不管外界对温州看好不看好,我们都是盼望温州好。”新的一年里,李日恩盼望,政府增强服务,变化做事风格,在服从上渐渐向上海等城市靠拢,在力度上不要输给省内其他地方。

  回归之观望>>

  西安温州商会会长吴联配

  在吴联配眼里,“温商回归”最紧张的就是要让真正有实力的温商回归:“实力不足,万一项目谈下来了,资金什么却到位不了,那不是虚耗了好项目吗?”

  今年吴联配把怙恃接到了西安,这照旧他第一次预备不回温州过年。

  “投资不管何时何地,都是要讲效益的。”现任西安温州商会会长的吴联配,熟悉太多想回乡投资做点事、创个业的老乡,也了解到一些未能成功回乡创业企业家的遭遇。“有些下层办事、对接照旧有阻碍,有些地方还有地方珍爱主义。”他说得很隐晦。

  吴联配透露表现,像他们如许长期在表面打拼的,对家乡的政策、人事、地理,反而不认识。对回归温商,盼望政府从上到下,能够提供更加完备、过细、到位的服务。

  回归之期盼>>

  上海温州青联常委黄赞颂

  虽是商界实打实的复活派,但黄赞颂从上大学起就在上海,前前后后在上海已经十几年了。

  青年联合会是有活力的组织,上海温州青年联合会更是一个有活力、充满创业激情的平台。在青联的长期工作,令他接触诸多人、事、物,也耳濡目染了来自一线城市的先辈管理服务理念。

  黄赞颂私下与几位同伙聊天时说起,温州如今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白银时代”,再错过就太可惜了。他认为温州转型升级最可依靠的资源就是在外温州人。

  已经预备回乡创业的他,上月尾追随上海温州青联回乡考察团回温州进行了一次考察。说起这次考察之行,黄赞颂并不十分写意,他坦言政府在服务上依然还有许多可以改动的空间。考察团收集了数位在沪企业家的意见、想法和期待,并交给了相干招商部门,但至今如同石沉大海,并没有收到任何回馈。

  服务态度的好坏,是服务质量的直接表现。“增强完美回访和跟踪落实机制,这很关键,也可以说是请温商回归的紧张一步。”黄赞颂很稳重地说。本报记者陈里雅

  专家说归

  对2013年的温州而言,年度汉字“归”,有哪些更深条理的含义?记者昨天采访了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戴海东,这位对“温州模式”、民营经济发展等颇有研究的理论专家,对“归”有本身的一番解读。

  2013年,温州市创新温商回归机制,到位内资410亿元,增加94%,总量超过前三年总和。戴海东说,相比曩昔,2013年温州市在推进温商回归上取得了很大突破,但相对在外温商总量来讲,实现回归的还仅仅是其中一部分。

  新的一年,要让更多温商回归到实体经济,回归到家乡建设,回归到企业家精神。

  戴海东说,温商是“温州模式”的创建者,现在,他们应作为重振“温州模式”的资源和动力,回归到实体经济中来,为“温州模式”再创辉煌提供有力的支持;

  温商得益于家乡的泥土环境而成长,让温商回归到家乡建设中来,是一种“不忘本”的回馈。对温商自己而言,回归家乡也是创造更大成就的一种选择;

  温商还应回归到企业家精神上来,改变在创新能力、长远眼光、理论素养、法制意识、环保观念等方面尚存的不足,从而实现财富上的超越、思想上的超越、管理上的超越,甚至对传统经济发展体例的超越。

  在政府层面,要为温商回归创造优秀的外部环境,尤其要打破回归的瓶颈制约,如地皮制约、政策不到位导致的制约、产业上下流舛错接、机关作风“庸懒散慢”题目等,通过更加管用的措施为温商回归营造优秀的发展环境,让温商在“归途”中掀起企业回迁、资本回流、项目回投、人才回归的新浪潮。同时,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引进领武士才、技术人才,为温商回归创业兴业做好人才支持。

(编辑:zhangwh)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