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参考
回归温商的自白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
时间:2015-06-01 11:27:00信息来源:不详点击:672 加入收藏 】【 字体:

  温商回归,是这两年温州市政府最紧张的工作之一。每到年底年初,各种赞誉会接踵而至,街头的电杆上挂着回归功勋的头像,堪比国外的推举广告。招商小组被派往全国各个城市,各省市的温州商会会长被轮番请回温州。各大媒体频繁报道温商回归。

  作为一名回归人士,我站在玻璃窗外,看着屋里的热播剧,内心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我们为什么要回归,能不能回归,归来做什么?

  需明确回归的产业

  温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沾了先走一步的光,先富起来了。温州模式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风靡全国。成千上万的温州人走向全国、走向全球,并生根发芽。

  但细心看看温州发展模式,却是以低端的轻工产品为主,如四大支柱产业的鞋、打火机、剃须刀、眼镜等。这些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较低,重要寄托先行一步上风和低廉的人工。当全国步入开放的时代,温州的劣势就凸显出来了。受用地严重、高成本等因素影响,一些企业觉得温州的经营环境变得恶劣。

  一些行业协会向当地政府建议,放宽管理,降低税费,规范政府举动,否则企业会跑光。但这并未引起当地政府的充足正视,在2000年之后全国的招商引资大潮中,许多企业出走。

  此后数十年间,温州的实业越来越难做,利润越来越低。温州人开始炒地炒楼炒矿炒大蒜,凡能炒的都有温州人和温州游资的影子,产业开始空心化。2010年温州民间借贷风波爆发,大批老板跑路,温州经济几乎陷入崩溃。尽管政府采取了一些救市措施,但收效甚微,温州经济面临严厉考验。在这个时候,假如200万在外的温州商人回援,温州经济可能再次腾飞。于是,温商回归被提上日程。

  从在外温商的结构来看,有的是昔时探亲奔友或出国的华侨,他们在外辛勤几十年,终于小有成就;有的是昔时到全国各地开店卖小商品,数十年奋斗闯出一片寰宇。他们的回归能做什么?再看看温州如今必要什么?

  温州模式风靡全国三十年,但温州的经济格局并没有转变:没有先辈的制造业,没有高科技产业,没有互联网产业,也没有诸如钢铁石化汽车之类的大工业,仍旧以传统产业为主。温州如今急需引进的应该是这些行业和大资金。但在外温商有吗?没有。

  除了房地产和将一些旧厂房改成市场外,好像没有更多能令人眼睛一亮的项目。是在外温州人不作为吗?不是。温商做高科技做互联网做大工业的实在太少,大老板更是寥若晨星。因此,温商难带回好项目,也难出巨资。

  政府应安商亲商殷商

  总有一些回归者,如我踏上回归之路。在回归温商的档案里,我的回归金额是1000多万元。有官员对我说,才1000多万,如今回归的都几亿几十亿元。我顿时羞愧难当,于是低头做人,终不敢对人提及是回归者。

  想昔时携数百万去外埠投资,外埠招商官员将其奉若贵宾,专门成立一个以区委常委为组长的帮扶小组,来帮助企业在当地建设,并承诺凡涉及当地政府任何部门的事,都小组解决无须投资者本人出面。

  十几年来,我在投资地竟然没有请当地任何政府官员吃过一顿饭,但却给当地留下10余家外资企业。回归温州的这些年,我的企业已经成了通俗的本地企业,该怎么过就怎么过,投资的事也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回归者已进入昔时政府的政绩,如今政府必要的是新的回归者,新的政绩。我一向在想,温州真的做好招商预备了吗?

  在任何地方的招商宣传中,我们都能看到如许的话:安商,亲商,殷商,你发财我发展,但在温州没看到。在这里,只有招,没有安,更别谈亲和富了。这就如你很卖力地保举一件产品,产品卖出了,你却没有任何的售后服务,任由其自生自灭。最近一件回归企业集体状告政府的案件,就是对回归制度不完美的最好解释。

  面对回归,我想对当地政府说:善待本土企业,他们坚守本土,为本土建设在做贡献,不可忽视他们的存在。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本土企业就是那棵梧桐树。善待回归企业,别以为回归了就完事了,他们不好,会造成连锁反应,也会直接影响招商结果。

  面对回归,我也想对在外的温商说,你们在外拼搏不容易,真要回归,本身得先做好预备。“你们的今天来之不易,稳重再稳重。”

  (作者为在外温州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zhangwh)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