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参考
马光远CPI破“2”不忧通缩须防滞胀
时间:2012-08-16 15:57:23信息来源:不详点击:630 加入收藏 】【 字体:
    现实上,在国家统计局宣布这个数字之前,市场已经普遍预期7月份的CPI一定将在6月份上涨2.2%的基础上,跌破“2”直接进入“1”时代。

  总体而言,三个因素对CPI走势的影响居功至伟:一是通胀进入下行通道的大趋势。本轮通胀的最高点是7月份,创下6.5%的最高点以后,受宏观政策,分外是货币收缩的影响,开始进入了缓慢的下行通道。再加上欧美经济的团体低迷,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滑,输入性通胀的因素大大削弱。可以说,全球在今年上半年的物价,总体都是下行的趋势;二是翘尾因素的明显影响。7月份CPI创下30个月以来的新低,重要照旧受翘尾因素的影响,去年7月份,CPI是本轮通胀的最高点,因而使得同比上,基数翘尾因素大,7月份翘尾因素对CPI的影响达到了0.47个百分点;最后,必须谈“猪”的贡献。7月份猪肉价格同比降落18.7%,影响CPI同比降落约0.71个百分点。

  但与CPI的明显回落形成光显对照的是,民众并不认为物价出现了如此明显的转变。即使在旺季,蔬菜、食用油的价格仍然在上涨。当然,CPI的增速回落,并不等于价格的实质降落,CPI的数字自己也并不能反映真实价格的转变,再加上我国CPI消耗品的构成以及选取的样本,笔者认为7月份CPI跌破“2”为“假摔”。

  “假摔”不仅意味着价格并没有出实际质性的回落,而且,随着帮助“假摔”的季节性因素的消弭,价格就会露出其真正的面目和真实的走势。笔者认为,无论是从下半年宏观经济走势,照旧从翘尾因素,以及影响价格走势的其他因素而言。7月份的1.8%很可能成为年内物价的最低点,然后将稳步回升。理由有以下四点:

  首先,从环比看,7月份的环比数据结束了延续下跌,4个月来首次出现上涨,而且,尽管食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固,但是分类来看,统计局宣布的8大类物价数据中除了交通和通讯以外,其他7大类价格同比都出现上涨,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居住的环比涨幅都超过0.5%。

  其次,翘尾因素拉低CPI的影响渐渐削弱。7月份翘尾因素对拉低CPI的影响为全年最大。8月份,分外是9月份和10月份,因为基数低,翘尾因素对拉低CPI的影响因素明显降低。第三,不出万一,7月份的猪肉价格,也将成为本轮“猪周期”的拐点,猪肉价格已经延续跌破盈亏平衡点,国家又开始收购贮备肉,但猪肉价格已经低到不能再低。监测数据表现,8月份以来,全国猪肉价格呈缓慢上涨态势,随着下半年产能的降低,猪肉价格总体上涨是也许率事件。第四,货币政策基于稳增加的考虑将在保持妥当的基调下偏向宽松,上半年货币投放4.68万亿,预计下半年随着投资力度的加大,货币投放量至少将和上半年持平,全年将在9.5万亿左右,实质上属于稳中趋松的政策。第五,国际大宗商品以及粮食价格下半年重拾升势的概率很大,油价已经在涨,而受美国干旱的影响,国际粮价对中国粮食价格的生理层面的影响不可小视。

  假如再考虑到下半年将深化资源价格等深层的改革,深化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就影响价格自己的因素而言,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多于拉动价格下跌的因素。这意味着,7月份“1.8%”真的会成为昙花一现的假象,很可能在年底,CPI重新回到“3”以上。假如我们考虑到宏观经济总体依然疲弱的事实,PPI延续5个月环比下跌是近年来少有的。假如下半年宏观经济,分外是制造业没有显明的回升,而物价又重新回到“3”以上,可怕的中国式的“滞胀”局面就会出现。

  事实上,对于一个长期以来过度依靠货币增发作为经济增加最重要的政策驱动力的国家而言,出现通缩的概率是特别很是小的。笔者忧虑的是“滞胀”,“滞”并不是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增加障碍,而是宏观经济可能在一个比较低的增速上(比如,8%以下),但物价又上涨,而物价上涨的重要根源就在于为了刺激经济增加,继承超发货币,但在实体经济去库存化,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超发的货币不会进入实体经济,而只会推高物价。当然,避免“滞胀”的政策工具和空间依然存在,免税,改革收入分配,将大量的财政红利用于填补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欠账,真正向民间投资开放统统可以赢利的领域,用供应学派替换凯恩斯主义。(浙商网)

(编辑:zhangwh)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